<delect id="nxa2t"><rp id="nxa2t"></rp></delect>
    <font id="nxa2t"><del id="nxa2t"><video id="nxa2t"></video></del></font><object id="nxa2t"><option id="nxa2t"><small id="nxa2t"></small></option></object>
    <i id="nxa2t"></i>

    <thead id="nxa2t"></thead>
    <i id="nxa2t"></i>
    <i id="nxa2t"></i>

    logo

    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群建設 > 黨建工作

    吹響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發布時間:2021-06-16 08:42:25
    王海蛟
     來源:廣西日報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為復辟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使舊道德、舊思想卷土重來,中國社會籠罩于黑暗之下。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受過西方教育的有識之士積極尋找擺脫現狀的出路,發起了一場思想文化革新運動。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更名為《新青年》),從此拉開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序幕?!肚嗄觌s志》以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為宗旨,啟發人們的民主覺悟,提倡思想革命,同時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辛亥革命后,中國的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然而,當時的西方列強不斷加緊對華侵略,封建軍閥對內獨裁破壞民主,對外出賣國家主權。袁世凱在復辟帝制之時,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使舊道德、舊思想卷土重來,中國社會黑暗至極。在這種彷徨苦悶的氛圍中,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一批受過西方教育的先進知識分子致力于尋求擺脫現狀的出路,逐漸興起了一場以科學和民主為旗幟,向封建傳統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青年時代即赴日本留學,深受西方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參加過反清斗爭和辛亥革命,曾編輯《國民日報》《安徽俗話報》等報刊,在日本與章士釗協辦《甲寅》雜志。

    1915年夏,陳獨秀從日本回到上海,同年9月15日創辦了《青年雜志》。他在創刊號的“社告”中寫道,“國勢陵夷,道衰學弊。后來責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蓋欲與青年諸君商榷將來所以修身治國之道”,將革除舊思想和封建陋習的重任寄予青年,期待青年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肚嗄觌s志》的內容新穎獨特,豎起民主和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面大旗,與青年共同探討各國學術、思潮,給沉悶的思想教育界吹來一股清風,使人們從封建專制主義造成的盲從和蒙昧中解放出來,被譽為“青年界之金針”和“良師益友”。

    由于陳獨秀在日本時曾有協助章士釗辦《甲寅》雜志的經歷,《青年雜志》的創辦也受到《甲寅》雜志的影響。二者不僅在政治立場和發刊主旨上相似,而且在作者群和編輯思路等方面也有很多沿襲,而對于“通訊”欄目這種討論形式的注重,二者更是如出一轍?!都滓酚?915年10月出至第十期后即被袁世凱下令查封,許多人把《青年雜志》視為《甲寅》的延續與替代。

    《青年雜志》最初為月刊,是綜合性學術刊物,六號為一卷,每號約100頁。由于與當時其他刊物名字雷同,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號時,《青年雜志》更名為《新青年》。1917年1月,應蔡元培的邀請,陳獨秀赴北京大學擔任文科學長,《新青年》編輯部也由上海遷至北京。從1918年1月的第四卷第一號起,《新青年》改版為白話文,使用新式標點,同時,帶動其他刊物形成提倡白話文運動。俄國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刊載了部分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編輯部又遷回上海,從第八卷第一號開始,成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機關刊物,與當時秘密編輯發行的《共產黨》互相配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出重要貢獻。1921年,《新青年》遷往廣州出版。1922年7月1日,出版完第九卷第六號后休刊。1923年6月,在廣州改為季刊續出四期,成為中共中央的正式理論性刊物。1925年4月,又改為不定期刊物,共出版五期。1926年7月???。

    《新青年》從第一卷第一號至第三卷第六號,一直由陳獨秀一人擔任主撰稿;遷至北京后,改為成立新的編輯委員會,由多人輪流做編輯。在第六卷第一號中,這種編輯方法被公之于眾,所列編輯名單是:第一期,陳獨秀;第二期,錢玄同;第三期,高一涵;第四期,胡適;第五期,李大釗;第六期,沈尹默。這種方法將一大批中國進步知識分子聚集在《新青年》周圍,形成了新文化陣營,他們相繼發表了大量具有深遠影響的文章。

    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的發刊詞《敬告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在文中他屬望青年,強調改造青年思想、輔導青年修養的重要性,呼喚青年站在時代前列,自覺擔負起救國救民的重任。針對封建思想文化對國人的束縛,從“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等六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世界、社會、青年、中國未來的看法,表達了他反對封建禮教,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強烈愿望。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備受鼓舞,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五號上撰寫了《庶民的勝利》和《BOLSHEVISM的勝利》(即《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他在文章中熱情歌頌和宣傳十月革命,將布爾什維主義系統地介紹給中國人民,并指出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重大指導意義。這兩篇文章的發表,標志著《新青年》從民主主義刊物向社會主義刊物的過渡。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青年雜志》,封面設計引進了西方美術和印刷的先進技術,采取橫排現代版式,圖文交融、方與圓相結合、色彩豐富。封面的上半部為一張長方形圖片,繪有一群并肩而坐的青年學生,學生面前的桌子上擺放著紙筆,正在相互交流。由于這個時期中國的思想界深受法蘭西文明的影響,陳獨秀本人也極為推崇法蘭西式的民主,因此圖中標有法文刊名“LA JEUNESSE”,意為“青年”?!肚嗄觌s志》一至六號中每號都有一位封面人物,分別為卡內基、屠格涅夫、王爾德、托爾斯泰、富蘭克林、譚根,刊內有對應文章介紹這些著名人物的勵志人生或代表作品。在第一卷第一號的創刊號封面上,印有青年偶像、美國鋼鐵大王、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的肖像,呼應刊內的彭德尊從卡內基英文傳記中節譯并穿插個人評論的《艱苦力行之成功者:卡內基傳》。以正中間的人物肖像為中心,左側為刊號;左上角為一個形似雄雞的圖標,雄雞圖標上方注發刊時間,雞身貫穿字母“Y”,寓意為雄雞破曉,喚醒青年;右側用大紅色的美術字體醒目地標有《青年雜志》豎排刊名;正下方為“上海群益書社印行”字樣。整個封面運用紅、黑、綠三種顏色,構圖既顯得莊重大方,又不失明朗活潑。

    作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創辦初期的《青年雜志》及其更名后的《新青年》,將主要精力放在青年的思想啟蒙和民族覺醒方面,它如春雷初動一般,喚醒青年一代沖破封建思想的牢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文化知識分子的群體意志,在傳播新文化、啟迪新思想方面貢獻卓著,逐漸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宣傳陣地。后期的《新青年》開始大量地介紹馬列主義著作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經驗,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刊物,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起到了思想先導的作用,也為之后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保證。

    (作者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delect id="nxa2t"><rp id="nxa2t"></rp></delect>
      <font id="nxa2t"><del id="nxa2t"><video id="nxa2t"></video></del></font><object id="nxa2t"><option id="nxa2t"><small id="nxa2t"></small></option></object>
      <i id="nxa2t"></i>

      <thead id="nxa2t"></thead>
      <i id="nxa2t"></i>
      <i id="nxa2t"></i>

      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